“黑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于雷
庚子鼠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神州大地。九三学社社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感染科主任于雷,积极响应党中央、社中央的号召,“疫”不容辞的投入到这场只许赢、不许输的战役中。
一、专家组成立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在疫情初期多次组织各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的电视电话会议,迅速成立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1月15日-3月4日期间作为省内专家组成员多次通过视频会议同北京、武汉等地的专家探讨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同时参加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重症、危重症病例医疗救治方案解读。
二、参与一线防疫
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场。省内培训过后回到医院,作为哈医大四院感染科的骨干力量,积极响应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四院各级领导的号召,配合医务部、护理部及门诊部,重新优化发热门诊流程、制定隔离重症病房格局,极短时间内完善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切准备就绪,带领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吹响了战斗号角。放弃了春节的假期,白天在发热门诊接诊发热、肺炎患者,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认真查体,完善相关理化检查,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筛查每一位就诊患者。排除新冠的患者分诊到普通诊室,疑似病例安排到留观隔离室,病情较重的患者收治到隔离重症病房。穿着密不透气的隔离服、带着护目镜、N95口罩和医用橡胶手套,整个人就像在蒸笼内,汗水浸透了衣服,护目镜总是雾蒙蒙的。为了节省防护服、加快患者诊疗速度每天都不吃午饭。晚上回到隔离重症病房组织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影像科多学科会诊,为白天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医院是这场战役的主战场,很多科室的患者合并有肺炎疾病,如何帮助临床医生鉴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日常院内会诊的主要工作,每次会诊都向临床医生讲解最新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尽最大努力保护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就这样一复一日,舍小家、为大家。发热门诊、隔离病房、院内会诊三点一线,始终工作在阵地最前沿。从1月22日至今,发热门诊接诊、会诊患者累计86人,发热隔离病房累计诊治患者27人,其中确诊患者5人,院内发热、肺炎患者会诊近百人。
三、省内多形式会诊
作为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组专家组成员,同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位专家,往返近千公里先后赴大庆市传染病院、绥化市第一医院、肇东市人民医院、安达市医院、兰西县人民医院等地市级医院会诊,累计会诊患者数量13人。同当地医生学习交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针对不同肺炎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减少对院内的诊疗工作影响,外出会诊经常走夜路,渴了就在车上喝瓶水,饿了就啃几口面包,能在服务区吃个泡面已经是很享受的大餐。高速公路因雪封路的时候,就在院内远程会诊中心,为五大连池第一医院、同江市人民医院、泰来县人民医院、勃利县人民医院等远程会诊,帮助当地医生解决诊疗困难。
四、抗疫药物研究
战士的武器,也是打赢一场战役的关键因素。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为了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从俄罗斯引进抗病毒药物,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院士牵头,争分夺秒的开展临床用药研究工作。哈医大四院对接鸡西市中医医院、七台河市人民医院、齐齐哈尔市传染病院、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等四家定点医院,为了能迅速高效的开展临床用药,分别到当地与各家医院负责人沟通落实具体用药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在各地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定点医院的积极配合下,2月14日至3月12日累计筛查患者83人,符合入组标准6人。短短一个月时间完成了相关药物研究,得到的数据为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作为九三社员,于雷多年来时刻将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作为指导思想,不惧艰险、冲锋在前,踊跃投身战“疫”一线,为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贡献自己的光和热。